查看原文
其他

敬拜不是要人在表演性的崇拜内容中昏睡

2017-02-28 侯士庭 橡树文字工作室

橡树出版之【精彩书摘】

编者按
 
oaktreepublishing

不知道橡果中是否有人有这样一种经历,就是随着信主时间越长,越会把敬拜当做一种习惯,以至于在敬拜的诗歌赞美环节自我陶醉,在听道环节昏昏欲睡。教会也一样,建立时间愈久,越容易用形式来取悦于人,而非更深地贴近神。若我们中间有人正处在这样的光景中,实在需要好好从侯士庭今天的文章中反思,寻求及时而又深切的悔改,重新归正我们的敬拜!

在敬拜中经历喜乐

文/侯士庭


福音书中喜乐的气氛启发了早期教会的敬拜。耶稣这位喜乐之子,引领跟随他的人一同进入对上帝的感恩和赞美中。因此,耶稣是人获得喜乐满足的最大关键!有一次耶稣告诉门徒:“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;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,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。”(约16:24) 满足的喜乐是来自圣父、圣子、圣灵三一圣神彼此的团契交通,彼此享受对方的同在,这是基督徒敬拜的核心,也是我们在上帝里面获得喜乐的核心。


基督徒的喜乐也建立在耶稣基督的受死、复活、升天、圣灵降临等历史事实,以及建立在上帝不断与基督徒的交通上。基督徒的喜乐是一道火光,能点燃真心崇拜的活力;每一场崇拜都应该是赞美、喜乐的场合。敬拜之喜乐的根源来自圣经的诗篇——旧约圣经中的圣诗集。《诗篇》让我们听到了敬拜者的欢呼,让我们在想象中一同加入那些上耶路撒冷守节庆的行列;在《诗篇》里,圣殿院内始终不断回响着赞美和敬拜之声。 


每主日的崇拜是基督徒整个生命的礼赞!就像蜜蜂在各地、在各种花朵中采集花蜜之后回到蜂巢一样,基督徒也将在世界各地、在各种生活中体验到的上帝之美善和恩典带到了教会,大家就在其中一同赞美、感谢、崇拜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、每一个角落都能带到敬拜中。诗人赫伯特这样赞美上帝:

  

愿世界各角落欢唱,我神我王! 

诸天不致太高,赞美得以飞扬; 

地土不致太低,赞美得以增长。 

愿世界各角落欢唱,我神我王! 

  

虽然礼拜日是我们敬拜的高峰,但这也必须配合我们周一到周六都有赞美的生活才行。赫伯特说:“我要赞美你!整整七天,而非只是七天中的一天。” 虽然颂赞诗歌的歌词仍然“辞穷”,但是它们已足够反映出天上真正敬拜的场景,而敬拜的本身尚无法充分表达出上帝的伟大: 

  

贫乏辞藻,难以衬托你;

即使永恒万代颂扬你,亦嫌短少。


摘自《幸福真谛》,上海三联书店,2017.02

延伸阅读

什么是真正的敬拜?

文/侯士庭


一些人喜欢“高派”的敬拜,有着香味和铃声,或是格列高利圣咏(Gregorian chants);另一些人则喜欢“低派”的敬拜,只用吉他伴着随兴的诗歌。有些人说的“激动人心”可能指的是具有娱乐性;有的人说他“灵里得自由”可能只意味着个人主义;而“精采的节目”可能暗示了很强的中心控制。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敬拜?


敬拜是强烈地以上帝为中心


真正的敬拜,乃是随着创造主而定的,是表达我们对“羔羊”的感恩。永活的救主耶稣基督,既是真正的人也是真正的神。耶稣在历史中行事,上帝在永恒中行事(他是昔在、今在、以后永在的 )。因此,教会并不是为了自身而存在的,教会是要见证并促进上帝国度的永恒统治。这就是基督门徒生活的极致——敬拜三位一体的真神直到永永远远。 


在《启示录》里,约翰写信给1世纪末的“七教会”,不仅是写给当地那些教会,也是写给普世教会的信。约翰这位智者说,对“羔羊”的敬拜应该表露出圣徒的相通 ,而且“敬拜”能够审判人并将人分别出来,因为它会揭露出各方面的矛盾和丑陋。他指出,我们是如何误解和扭曲了“以心灵和诚实敬拜”  的真谛。基督行走在我们当中,不断地启示他就是“道路、真理、生命”,并且观察我们的真实情况(启2:2),以他火焰般的炯炯双眼(启2:18),明察我们的动机与态度。他指责我们徒有虚名(启3:1)、自欺(启3:17)、毁谤他人(启2:9)、与世界同流合污。


在这些经文的背景下,包衡(Richard Bauckhman)说:


《启示录》的先知批判,不只是针对教会,也是针对全世界。从中辨认出虚假的宗教,是沉溺于炫耀的权势和盲目地追求成功,一如崇拜偶像似的,带来的危险就使真正的信仰变得与之妥协而流于虚假,出卖了上帝的真理。 


上帝的真理,唯有在我们单单敬拜上帝,在圣灵里且透过圣灵才能认识得到。真正的敬拜,能使创造主与受造物、超越的与有限的、属天的荣耀与属世的偶像形成对比。若要得到这种视野,约翰和所有的信徒都必须被带到天上,才能够从末世启示的角度领略真正的敬拜。正因为这信息如此特殊,所以需要末世性的词语(文体),才能传达那超越世界的灵所要启示的超越性实体。因为敬拜是强烈地以上帝为中心,否则人就会流于自我崇拜——罪恶地、以人为中心地、最自恋地表现出人对上帝的悖逆。 


敬拜无可避免地必须专注于内心


如果我们敬拜上帝是承认创造主高过人手所造的一切偶像,那么,敬拜就表示出赎罪和拯救之目的。基督教敬拜的特征端赖于上帝无可比拟的爱,我们感恩于耶稣基督的代死,然后我们在祷告和颂赞中回想上帝的恩典所成就的一切。敬拜也是一种“回想”,它根植于记忆;而世俗化的“崇拜”则是追求新奇、模仿时尚,喜欢应用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,很少有(或根本没有)对上帝的感恩。这样,难怪人们不容易明白先知们为何哀伤:“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却远离我。” 


基督教的敬拜无可避免地必须专注于内在,就是“心”的种种课题。查尔斯•卫斯理(Charles Wesley)带领我们唱道:“啊,我心赞美我的上帝!我心从罪中释放!”这样的敬拜能够挑战人的意图、暴露出人的骄傲,能够引导人谦卑寻求上帝,表达对上帝的真心信靠。而现代某些敬拜的形式,则是要会众在一种无异于“表演事业”的崇拜内容中不至于“睡着”,常常忽视了敬拜的真义与目的,反倒是另一种“歌颂人”的崇拜。  


敬拜是集体性的


敬拜还有另一个要素,就是它的集体性。敬拜能使所有属上帝的子民一同受益——他们同声称颂“我们的天父”!个人主义在他的桌前没有一点地位,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发现门徒之中有这种倾向便予以训斥。同样,保罗责备哥林多人所谓的“爱筵”,是出自浮华的生活方式,因为他们自我放纵、自我中心和自我标榜,与基督舍己的爱和谦卑的态度完全背道而驰;他也斥责加拉太人彼此欺骗、争竞、嫉妒(加5:26)。很显然,耶稣和保罗所训斥的状况,会阻碍信徒的相交,更不用说会消灭对救主的感恩了。

 

像毒瘤般的自我主义——使徒称它为“肉体” ,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商标!这带给我们的警示应该不下于约翰告诉我们的。约翰发觉同样的邪恶已经在瓦解当时的罗马社会。随着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个人主义,越来越支离破碎和多元化,各种不同的敬拜仪式纷纷出现,共同的传统逐渐消失,而且人们越来越多地尝试不同的敬拜形式。这些都阻碍了敬拜的同步性和一致性,也就是说,彼此很难同时并且以统一的表达方式进行崇拜。


另外,敬拜的四个主要特性——自由、委身、内在性、集体性,也受到仪式改变的威胁。莫勒(Hans Mol)注意到,一大堆的“身份认同”成了彼此相争的焦点,导致缺乏自发性和承担力,一旦个人失去了认同感,或者说,感到没有意义、反常、疏离,那么,群体便等于消失了。

 

因此,谈到“集体的敬拜”,好像比谈论信心的群体更没有希望,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悲哀和难堪的尝试,企图借着小组的操纵、刻意营造的方法来证实敬拜的效果,却反而使“个人认同”、“敬拜上帝”和“群体”的真义变得肤浅了。即使带领敬拜的人展现了一些自我牺牲的行为或特质,能够使会众献上一点“赞美的祭”(或是表面的合一敬拜),但我们仍可强烈地感觉到,其中缺乏了个人的自发性反省、自我承担和共同活“在基督里”的群体生活。 


摘自《师徒之道》,上海三联书店,2015.08


相关阅读:

1、侯士庭是谁?

2、我上瘾我快乐!?

3、如何在欲望与衰老间的钢索上找到幸福?

4、跟着80岁侯士庭穿越现代欲望暗礁

橡树文字工作室定期发送橡树图书书评、书摘、橡友会信息
微信号: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


预订《世俗时代》,请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——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